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之声

一位新任省政协委员的思与行 吴小宁用信任融洽医患关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6-01-25]    来源:

  湘声报记者 李飞

  初见新任省政协委员、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吴小宁时,他正伏案修改一份医联服务工作的总结报告。

  过去的2015年,吴小宁一如过往地奔忙。不论是日常坐诊和管理,抑或是为医务工作鼓与呼,他始终怀着一颗仁者之心。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近年来,为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湖南开展了双向转诊试点,吴小宁所在的医院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

  “我们通过向社区派出长驻医生、开展定期专家门诊等措施,为患者转诊建立绿色通道;同时,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目前已与55家社区医院展开了合作。”吴小宁说,医疗体制的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引导患者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而医院病人的每一次转诊,都离不开吴小宁的“医联工作”。据统计,目前他所在的医院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住院病人约占住院总人数的10%,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占上转病人的16%。

  吴小宁坦言,现在基层的病人之所以会往大医院涌,与基层医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医疗器械不足、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就医条件较差等问题相关,“这些因素造成漏诊、误诊,从而使老百姓对基层医院产生不信任”。

  而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突显,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要破解这些问题,吴小宁认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为此,他经常带领医疗团队定期到社区进行义诊,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还与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参与学科项目共建。目前,长沙市第四医院正通过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多点执业等形式,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从医以来,吴小宁主攻急诊、消化内科临床医疗等领域,参与编写了《临床急诊科经典问答1000问》等书籍。

  在他看来,“随着分级诊疗的实行,急诊科作为‘基层首诊,急慢分治’的桥头堡,势必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

  真诚对待每一位病人

  2015年3月6日,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创始人李伯平因一场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其诊治过的20多位患者得知消息后,相约来到医院门诊大厅,讲述李医生生前对病人的种种体贴与照顾,场面令人感慨。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吴小宁依然唏嘘不已。“李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很有亲和力,真正做到了把患者当亲人,是医者典范,是我学习的榜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医31年,吴小宁始终觉得,一个优秀的医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该有一颗仁心,与患者交心,做朋友。“医疗行为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心灵的安抚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吴小宁深有感触地说。

  临床就诊时,吴小宁都会心平气和地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病症、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无容乃大”的字,遇到患者不理解的时候,他都会抬头看一看,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

  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后,吴小宁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进一步助推医院管理创新,提升医院服务水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红利,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强人们的获得感最重要。”吴小宁说。

  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加班、超负荷工作,对于吴小宁来说是常事,“看到病人病愈后舒展的笑容,就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

  谈及医患关系,吴小宁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彼此应该是战友关系,站在同一战线,懂得换位思考,共同战胜病痛。关乎生命健康,医生要理解患者担忧脆弱的心理,给患者安慰,与患者一起承担风险;而患者也要相信医生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能力,毕竟没有哪一个职业如医生这样与生命直接相关。”

  从担任两届长沙市雨花区政协委员,到岳麓区政协常委,再到如今新任省政协委员,吴小宁十分珍惜这些荣耀,也深知其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不论是基层医疗问题,还是公立医院改革,他每年都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学科的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省政协全会上,他准备就精准医疗和“互联网+医院”两大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