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大会发言

文仕知: 加强长株潭绿心保护与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5-01-29]    来源:研究室

  长株潭三市之间的绿心地区,有国土总面积78.43万亩、总人口28.3万人,涉及13个县(市区)、23个乡镇(街道),绝大部分位于三市城郊结合部,是三市共同的“肺”、重要的生态屏障。虽然近年来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有效遏止了绿心地区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的势头。但随着一些深层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的增多,绿心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难题亟待解决,这些难题主要有: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保护压力增大

  相比于周边的乡村,绿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本来就有差距,实行绿心保护以后,这种差距进一步加大。由于原有发展基础、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的不同,禁止、限制与控制开发区之间、三市各片区之间、片区各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开发建设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绿心地区部分乡镇(街道)调规和开发的欲望强烈,原有项目清理难度大,违规开发、变相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地绿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生态补偿标准偏低,保护积极性不高

  绿心地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7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6.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17.8%,现每亩补偿仅7-17元不等,年补偿费合计112万元,约等于周边开发区一亩土地的出让金。长沙市从市本级财政中拿钱,将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30元/亩,仍不及一根毛竹的售价。此外,原有商品林禁伐、原有工业项目退出等补助,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三、生态产业规划引导不力,保护可持续性不足

  施行绿心保护条例后,许多原有的生产项目和经营活动在禁止或限制之列,例如,原政策允许并鼓励的商品用材林建设项目,有些已经营了二三十年,现已成为过熟林,然而列为禁止开发区后不允许采伐,承包人收益受损。除云田、柏加等少数原有绿化苗木基地外,多数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绿心地区允许发展的产业门类十分有限,而且对资金、技术、条件、规模等的要求较高,散户经营难度大、效益差,居民和财政增收渠道受阻,生态保护难以可持续推进。

  四、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协调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城市化扩张,绿心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绿化提质、林相调整和生态修复的任务艰巨。据测算,不包括公益林建设,近期绿心提质需要资金6700万元,而2013年绿心地区生态建设投资仅500万元,资金严重不足。此外,绿心地区城乡二元社会、三市行政分治和部门多头管理的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难度大,建设主体、投资主体不明,责任不清,严重制约了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和保护条例的实施。

  绿心地区保护和建设不好,不仅破坏长株潭三市的生态环境,让我省的“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大打折扣,而且损害三市的观瞻,损害地方的形象。加强绿心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巩固长株潭地区生态屏障,提升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为此建议:

  一、实行更严格的绿心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绿心保护的根本目的。树立“保护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保护”的理念,严格落实绿心保护条例,禁止一切违规生产经营和开发建设,遏制调规改规、卖地开发的冲动,加大对违规开发建设的处罚和“三高”(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工业项目的清退力度,确保绿心区域生态功能完整。

  二、实施更公平的绿心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绿心保护的关键。一是坚持“谁保护、谁受益,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加大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制订统一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和分类补偿办法,对现有37万亩森林,在三年内全部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并逐年提高补偿标准。据调查若每亩每年补助达50元,当地农民会有保护意愿。二是建立统一的绿心生态补偿基金。先期由三市财政中按一定比例出资,条件成熟时还可成立省级“绿色发展银行”及“碳汇交易平台”。

  三、发展更环保的绿心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经济是绿心保护的动力源泉。一是编制完善绿心地区生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重点方向。二是加大对森林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有机农业、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三是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提高农林生态产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四、开展更有效的绿心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绿心保护的中心任务。一是开展森林提质、林相调整和生态修复行动,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商品林生态化、生态林景观化、景观林园林化目标。二是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出台生态移民政策,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安排禁止开发区的居民逐步有序外迁。

  五、构建更完善的绿心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绿心保护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两型”办的协调和宏观指导职能,创新绿心联防联治机制,整合森林公安、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力量,建立统一的绿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二是组建国有集团公司,承办绿心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业务,并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等方式,逐步将核心区、生态园区(森林公园)和森林廊道等重点区域的经营权转由国有企业经营,政府筹资购买其生态服务。三是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建立营林、森防、森林旅游、苗圃等生产性公司,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绿心保护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大创举,需要拿出大勇气、大智慧、大行动,才能完成这一创举,使生态绿心真正造福于民,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最亮丽风景。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