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委员提案

积极发展旱杂粮生产 助推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5-01-25]    来源:省政协农业界

  我省有播种旱杂粮的传统习惯,也有发展旱杂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我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是多样性农业典型地区,土壤条件适宜小旱杂粮生产。旱杂粮作物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生长期短,耐干旱,耐贫瘠,具有固氮聚磷、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植被作用。积极发展旱杂粮生产,对于调整我省粮食生产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和避免对耕地和粮食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生活的新需求是非常必要的。发展旱杂粮生产,更是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一、我省旱杂粮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省旱杂粮种类齐全,我国常见的高品质旱杂粮,我省几乎都有。但我省的旱杂粮无论是种植面积、产量,还是生产技术、加工销售,与相邻省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湖南农业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长期以来,我省旱杂粮市场被外省占领,市场上销售属本省生产的不到10%。省粮食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共调入旱杂粮637万吨,调出仅37万吨,纯调入600多万吨,花出资金100亿元以上,成为旱杂粮调入的大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营水平低。我省旱杂粮生产仍然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种植面积分散、产量低、商品率低、附加值低、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现代化水平都不高。二是技术研发弱。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科研投入都不大,全省专门从事旱杂粮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旱杂粮的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匮乏,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龙头企业不强。我省旱杂粮产业领域过亿元的企业不多,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乏力。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有规划引领和优惠政策的扶持。长期以来,我省旱杂粮生产没有财政专项投入,除玉米有国家良种补贴外,其它旱杂粮作物都没有国家补贴,也没有最低保护价。

  二、加快发展我省旱杂粮生产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发展指导文件和规划

  建议省政府抓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旱杂粮消费趋旺、市场前景看好的机遇,将发展旱杂粮生产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来统筹安排,将其作为两型产业、富民产业纳入我省“特色区域经济重点建设工程”、“五扶工程”和“百千万工程”,推动旱杂粮加快发展。明确“旱杂粮与水稻一样是我省主食粮食、抓粮食生产不能偏废旱杂粮”的指导思想,制订支持旱杂粮生产的政府文件,确定发展旱杂粮生产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制订我省旱杂粮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我省“十三五”规划体系之中,指导全省旱杂粮生产,并抓好指导文件与发展规划的督促检查与落实。

  (二)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建议财政部门整合专项资金,从粮食发展专项资金或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整理、农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旱杂粮的生产、良种培育、技术研发、仓储种子、品牌建设等。对农民种植旱杂粮给予种子、农资补贴。另外,根据旱杂粮对重金属吸收较少的特性,支持旱杂粮龙头企业参与重金属污染耕地改种旱杂粮的工作。对旱杂粮像“水稻”一样,实行保护价收购,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植旱杂粮的积极性。政府给予补贴和奖励,扶持行业商(协)会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和旱杂粮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大宗农产品中的旱杂粮,如玉米、高粱、黄豆、绿豆、花生、等杂粮,像“水稻”“棉花”等产品一样,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和实行政府采购,将我省从外调入的旱杂粮指标中,调出50%左右用于采购本省企业和合作社的产品。

  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帮助旱杂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对企业所需季节性收购资金、仓储资金、技术研发资金等,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优先保证。企业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旱杂粮产业,鼓励龙头企业“上市”融资、进入资本市场。

  (三)切实解决农企业税(费)过重问题

  目前,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税率是25%,对精深加工农产品增值税征收税率是17%,而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免征、减征所得税的支持政策。建议政府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免征或减征所得税,对精深加工农产品比照初加工农产品,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旱杂粮品牌建设

  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和引领行业发展水平,优先培育年产值过1亿、5亿、10亿元的旱杂粮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政府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兼并、参股、控股中小微型旱杂粮生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一流良种基地、一流加工设备、一流科技含量、一流管理水平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湖南旱杂粮品牌,以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信誉、精美的形象来打造高端品牌,确保品牌质量和信誉,以品牌开拓、占领和巩固市场。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节会展览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湖南旱杂粮优势品牌的推介推广,全面提升湖南旱杂粮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开展旱杂粮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

  加强新品种的研究、培育和推广。支持和委托龙头企业、旱杂粮商(协)会建立旱杂粮标准化繁种基地、种植示范基地,推广良种选育、生产保鲜、生物防治、有机肥料、机械收摘、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等新技术,提高旱杂粮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按照现代加工工艺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的要求,鼓励企业更新先进设备、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推进旱杂粮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旱杂粮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抢占技术制高点。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关于旱杂粮生产种植和加工的国家标准,我省旱杂粮生产企业可抓住这一机会,加快制订旱杂粮生产种植、加工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控制产业发展制高点。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