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
邹树梁:关于大力发展我省核电产业的建议
核电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对改善我省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湖南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也是核工业大省,核电产业的发展既有迫切的需求,也有扎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一、国内外核电产业发展概况
自1954年世界第一台核电机组(前苏联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核电产业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步提高。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虽然延缓了世界核电发展的步伐,但面对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压力,多数国家并没有停止发展核电的步伐,而是继续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核电技术。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有核电站,有60多个国家正在考虑采用核能发电。截至2012年12月底,全世界共有437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
我国自198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核电站(秦山I期)以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核电站主要运行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十分旺盛的势头,而环保的压力则需要尽快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局面,因此核电将成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和新增电力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大陆有16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装机容量136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18%,2012年核发电量为9831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7%。《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总计8800万千瓦的目标,在运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二、我省发展核电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经济大省发展核电产业的必要性
湖南是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区之一,2012年我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1542亿元,总量排名在全国第10位。但我省电力供应总量严重不足,水电比重偏大,季节性缺电严重。水资源开发已趋饱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暂难形成规模。目前我省消费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省本地煤含硫量偏高,酸雨和氮氧化合物污染已成为破坏我省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改善生态自然环境,切实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我省有必要发展核电这一清洁能源。
(二)核工业大省的基础和优势
我省是核工业大省,拥有我国第一座也是全国最早一家工艺流程完善的大型水冶基地,有目前全国唯一能生产核纯级天然铀纯化的工厂,有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原料的铀矿山,有为铀矿山、水冶厂提供设备制造、维修、配套件制作的工厂,有从事铀矿开采和冶炼基本建设服务的国家一级施工企业,有以铀矿地质普查和地形测绘为主的地质队,有从事核专业人才培养、核科研、核卫生与教学的南华大学和研究所等,有全国唯一的一所集科研、治疗和核辐射防护于一体的核工业卫生学校等一大批核工业企事业单位。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站于2008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中电投小墨山核电项目、中广核常德核电项目、中核集团衡阳核电项目、大唐华银株洲核电项目、国电衡阳核电项目、郴州核电项目等也积极开展了前期论证与筹备工作。此外,我省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电缆、泵、阀钢管、输变电装备、电缆等也有多家企业进入核电合格供应商名录。
(三)内陆核电站发展的安全保障
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基本一致,在低放射性废液排放方面内陆更加严格。中国在建的三代核电站具有较为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堆芯熔毁概率为10-5每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物质的概率为10-6每堆年。核电站正常运行可以做到时近零排放。按照《核安全规划》要求,中国“十三五”新建的核电站要通过设计措施,达到实质上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此外,在选址方面,我省从来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候选厂址附近没有地震记录,不存在能动断层,地质结构稳定,选址条件得天独厚。
三、加快发展我省核电产业的建议
(一)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级核电产业园
建议明确核电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产业资源整合、规划执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协调和帮促服务。依托中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央企,充分发挥我省核工业传统优势,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平台,产品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并举,积极拓展湖南核燃料循环、核电开发、核技术应用、核安全与防护产业链,努力打造国家级核电产业园区。
(二)支持内陆核电项目重启,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
为了加快我省核电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内陆核电站建设项目重启。内陆核电站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我省的能源紧缺问题,还有利于我省核工业内部协同。核电站的建设必将带动核电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产业确定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电产业是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保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核电项目重启,一般的建筑工程为省内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提供了巨大市场,部分复杂性能设计也可能在省内解决,这对提升我省科研设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装备制造、核燃料组建生产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三)促进核产业全面发展,提高核工业大省地位
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为保证核电发展需要,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生产能力也要有较大提高。面对着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我省应该及时把握好这一机会,加大省级专项技术研发资金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核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等。充分发挥出我省核工业的资源、生产、人才和科研优势,大力支持现有核工业企业走“军品、民品和建筑劳务”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鼓励省内核工业企业争当核工业系统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提升核工业大省的形象。
在支持现有核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引进核技术研发与生产新项目。一是可以完善和丰富现有核工业结构,增强我省核工业的竞争力;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核科学技术研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核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四)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构建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核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背后是核工业专业人才群体智慧的体现。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预测,到2020年我国核电产业人才队伍总规模将达到183万人,而目前国内核电企业直接从事核电工作的人员约10万余人,核电产业人才需求缺口为8万多人。因此,我国核工业面临着艰巨的人才培养任务。
建议我省把握这一人才需求的契机,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核工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扶持部分高等院校核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核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体系,持续培养和输送核工业高级专门人才。通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核科学技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塑造适应核工业平稳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队伍、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不仅能够为我省核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供应,更期望能够通过核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升我省核工业大省的综合实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党派中共
界别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