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农工党湖南省委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湖南省四大经济板块之一,大力发展洞庭湖区的生态经济,加快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建设绿色湖南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要建设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可喜的是,洞庭湖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其中一些已经形成了模式或者模式的雏形。
一是大型工业企业通过专属园区带动新型城镇化的中联重科模式。
二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的“两流转、三保障、三集中、四统筹”的大通湖模式。
三是发展立体农业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澧县模式。
四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促进村镇建设的常德模式。
五是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化建设的君山模式。
六是发展小企业集群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汨罗模式。
七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生态化生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云溪-创元模式。
八是物流业聚集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临港新区模式。
根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在湖区有条件地逐步试验推广行之有效的发展生态经济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 特别是澧县模式、常德模式、君山模式、中联模式、汨罗模式和大通湖模式。
(二)加强对洞庭湖三市一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
1.因应《中三角》国家战略,加速打造近江经济带,形成环洞庭湖生态产业圈。近江经济带应以岳阳市为龙头,连接临湘、华容、南县、安乡、津市、澧县、石门,形成洞庭湖区北部的生态经济走廊。其中津市和澧县可以融为一体,成为湖区西北部的次中心城市。
2.建议省政府各部门加强对三市一区的分类指导,特别是发展生态产业、交通网络和城镇化建设的项目支持,
洞庭湖区是我省乃至国家的重要商品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议省里加大对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进一步为湖区争取国家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大力发展符合生态化要求的二次、三次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建议省政府在改造提升湖区食品、石化、纺织、造纸、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湖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此,需要在项目、布局、政策等方面向湖区倾斜。
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建设,建议在交通布局上,要加快岳常、益南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所有的县城通高速公路,同时加大岳阳组合港及全湖区港口建设和河湖联通工程实施力度,建成湖区“东西南北中”四通八达的陆运、水运、通用航空的综合交通网。
洞庭湖区有不少的县、镇城镇化速度偏低,建议省政府加强对湖区各类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工作的投入和指导,加大对岳阳长江城镇群建设的推进力度,同时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上向湖区倾斜。
3.建立省一级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机构,以利于这一经济板块的协调发展。
我省长株潭、大湘西等经济板块设立了省一级的协调机构,江西省也早已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故建议尽快设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省一级协调机构。
4.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立法,规划设立的开发、限制性开发、禁止开发等各类功能区要通过地方性法规进行保护。
建议省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继续向中央反映汇报,争取早日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5.制定有利于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是建议制定洞庭湖禁止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的生态补偿政策。
二是建议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安全补偿机制。并建议国家建立粮食安全发展基金,支持洞庭湖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是建议重点支持湖区加快构建湖区水利安全治理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