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夯实农村卫生网底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4-01-29]    来源:提案委员会

  农工党湖南省委 

    

  乡村医生及其所在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乡村医生前身为赤脚医生,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过去农村普遍缺医少药的年代,乡村医生为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医改以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队伍培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多渠道补助、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等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卫生网底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医改目标、提升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但由于全省村卫生室点多面广、乡村医生数量庞大,网底建设和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空白村多。在全省42539个行政村中,设置卫生室38116个,仍有4423个行政村未设置卫生室。二是基础建设进度缓慢。在全省注册的村卫生室45182个中,一村一室的32162个,一村多室的13020个。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国家项目覆盖到的村卫生室3737个,省投资建设项目48个,仅为全省村卫生室总数的8%,难以改善村卫生室的服务环境。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在全省村卫生室从业人员53549人中,注册乡村医生48369人、执业医师1248人、执业助理医师3932人,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极低。在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在岗乡村医生48369人,55岁以上的有15984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33%:其中55-606655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13.8%60岁以上9329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19.3%。乡村医生年龄老化严重,甚至部分地区七十多岁、八十多岁的乡村医生仍然在岗,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以及身体条件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和维护老百姓健康的需求。四是补偿难到位。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受财政补偿不到位影响,使乡村医生收入大幅减少,从过去的年均收入3-5万元降到2万元左右。五是医疗风险无保障。在乡村医生收入减少的同时,尚未建立起医疗服务的风险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乡村医生难以承受。六是退出更替难。受无养老保障政策的影响,乡村医生不愿主动退出村卫生室岗位;在无养老机制前提下,强制退出难。此外,近年来,老年乡村医生要求解决养老待遇问题频繁集体越级上访,成为了新的危及社会稳定因素之一。 

  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现状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形成巨大反差。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老、弱、病、残、幼、妇成为农村主要人群。这部分人群体弱易病、体弱多病,更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健全、网底的稳固。村卫生室作为离农民最近、最熟悉农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的“守门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也正在成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因此,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巩固“网底”,对解决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问题,实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改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 

  1、加大武陵山片区村卫生室建设力度。省委、省政府《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优先发展我省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事业,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武陵山片区村卫生室建设力度,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片区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不断优化农村群众就近就医的环境。 

  2、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培养力度。面对数量众多的空白村和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正在实施五年免费培养300名乡村医生的本土化人才培养计划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建议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避免乡村医生队伍出现断层。 

  3、建立乡村医生进退机制。乡村医生结构不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是进退机制未建立,为此建议建立乡村医生进退机制,不断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4、建立乡村医生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问题急待解决。建议充分考虑乡村医生可能面临的医疗风险及其承受能力,由政府建立起村卫生室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5、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为解除乡村医生后顾之忧,建议尽快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使离岗老年赤脚医生老有所养,使在岗乡村医生能安心服务,使拟进入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看到希望。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