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委员之声
内陆核电重启能否落子湖南?暂缓建设已3年的桃花江核电站期待“春暖花开”
核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对改善我省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湖南是核工业大省,对中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既有历史性的突出贡献,更有现实经济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两会期间,湘声报记者就湖南核电发展,专访了3位委员、代表。
3年前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已启动前期建设的益阳桃花江核电站暂缓了的建设进程。但这并没有阻止其前行的步伐。
现实的需求和业内的紧迫感,催促着桃花江核电站低调前行。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在接受湘声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等候“开工令”的这段时间,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依旧按照原计划进度推进;更为可喜的是,开展的废液处理研究成果表明,内陆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完全可以实现零排放。
“只待一声开工令下,桃花江核电站的建设将在第一时间重启。”郑砚国说,无论是对环境的改善,还是对能源的需求,湖南急需核电来“解渴”;桃花江核电人也有信心为湖南人民建设一座安全、环保、高效、一流的核电站。
内陆核电安全可靠
桃花江核电站建设过程中,郑砚国最关注的是民众的反映。
他坦言,在国际上,并没有“内陆核电”这一概念。其实内陆和沿海核电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际实践表明,在内陆建设核电的工程技术和运行管理是完全成熟的。
世界各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大部分都建在内陆,如法国内陆核电机组已有40台,占其所有核电机组的69.0%;美国内陆核电厂有64台机组,占其所有核电机组的64%,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个核电厂,而且该流域还拟新建5个核电项目。据了解,这些河流都是附近城市居民饮用水的水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美国先后有4台内陆AP1000核电机组开工建造。
郑砚国介绍,我国已具备发展内陆核电的经验和技术,核电技术不断进步并日臻成熟。比如我国内陆核电站拟采用的第三代压水堆(AP1000)核电技术,它的安全系数比第二代核电技术高100倍,即使在72小时内无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核电站也可自行维护安全。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拟于2015年底建成发电。同时,我国还制定了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更为严格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废气的排放标准,内陆核电完全可以保证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核电是必然选择
核电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2020年,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预计届时电力装机最低要达到16亿千瓦。在我国发展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全国发电量预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核电作为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必须大力发展。
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治理PM2.5等大气雾霾的必要措施。郑砚国说,一座百万千瓦电功率的核电厂和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包括汞在内的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核电厂址评价结果表明,沿海厂址的装机容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未来内陆省市对绿色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电网安全,使内陆核电建设成为核电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省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根据预测,“十二五”全省需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十三五”需新增2000万千瓦以上,能源供应问题已经关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郑砚国介绍,湖南能源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高。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储量少,水电基本开发完毕,新能源资源不丰富且开发成本高,电力供需季节性矛盾明显。“十二五”以来,全省每年需长距离输煤,据测算,湖南电煤价格达到了全世界最高,火电上网电价全国第二,这些都直接影响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成本。发展核电成为湖南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发展内陆核电条件已成熟
郑砚华坦言,对于内陆核电建设,我国政府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完成了8项与内陆核电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我国的核电安全标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标准一致,内陆核电厂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公众健康。
此外,为推动内陆核电建设,社会各界人士也在不断向国家最高决策层谏言献策。2013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并将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28名在湘全国政协委员也联名提交《支持湖南核电建设,改善中部地区能源结构》的提案。同年9月,2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尽快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的建议》,送至国家领导层。
在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14年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建设”。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考察调研桃花江核电,要求稳妥、有序、扎实地开展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待国家启动内陆核电时,便能及时满足开工的各项要求。
郑砚国认为,这些对核电建设来说是绝对的利好和强烈的信号。
陈书山:湖南发展核电得天独厚
“湖南能源现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发展核能,破解湖南能源困局,才能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协委员、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陈书山在接受湘声报记者专访时,用烂熟于心的数据道出了对湖南能源现状的忧心和对湖南核电的期盼。
陈书山说,目前湖南能源存在电力装机人均水平低、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缺口大等三大问题。而高度依赖的火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是频发酸雨和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核能是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但湖南尚无一台核电机组,发展空间巨大。
“我省发展核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陈书山说,相关数据表明,我省是铀资源大省,储量名列全国前茅,全国最大的铀选冶厂也在我省;坐落在衡阳的南华大学是核工业人才培养基地;而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是我国组建最早的铀矿地质队伍,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和“两弹一艇”作出过突出贡献,在核电站选址,核电工程地质勘查,核应急,核辐射检测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人才优势。
目前,桃花江、小墨山核电工程建设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各地对建设小型核反应堆积极性较高。陈书山建议,省政府应把核能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由省发改委、财政、能源、核工业等相关部门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以争取国家支持桃花江核电站尽快开工为突破口,对全省核电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出台政策,研究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发展,以破解能源困局,促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邹树梁:湖南核电势在必行
省政协委员、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认为,湖南发展核电的要素齐备,且势在必行。
“虽然核电曾发生过几起事故,但一直没有停止世界核电发展的步伐。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压力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实,全球核电在不断完善核安全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保持不断发展态势。”邹树梁说,湖南发展核电有着良好的自然禀赋和后天优势,尽管我省现有的核电项目——桃花江核电站被暂停,但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依旧坚决。
他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核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产业资源整合、规划执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协调和帮促服务,争取各界支持内陆核电站建设项目重启。此外,我省在支持现有核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更需积极引进核技术研发与生产新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和丰富现有核工业结构,增强我省核工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核科学技术研发平台,带动核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邹树梁还十分关注我省核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他认为,我省可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核工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扶持高等院校核学科专业建设;同时,加大对民众核电科普知识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