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 沉  /  GOUCHEN

近来,笔者阅读

曾国藩的《茶余偶谈》,
发现曾国藩也偶有失
眠,尤其是在己未年

(1859)十月,曾国藩

失眠比较严重,此时的
曾国藩已经48岁,那
么他失眠都干吗呢?

在曾国藩的日

记中,他这样记录:

“李申甫自黄州归来,

稍论时事。余谓当竖
起骨头,竭力撑持。
三更不眠,因作一联
云:

‘养活一团春意

思,撑起二根穷骨
头。

’用自警也。余

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
在家作一联云: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

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曾用木板刻出,

与此联颇相近,因附识之。

李申甫是曾国藩身边最为信赖的幕僚之

一,所以经常出现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每到关
键时候,李申甫都能给予曾国藩很多有用的建
议,因此,曾国藩也愿意和他交流探讨时局。

1859年的大清可谓是内外交困,内有太

平军造反,外有西方列强欺凌,而清政府内部
也是问题多多,所以,曾国藩等人对于大清的
时局并不看好,唯寄希望一些文臣不爱财、武
将不怕死的贤臣能支撑起大清这个烂摊子!而
中国人认为要治国平天下,首先就得修身,因
此曾国藩写出了“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
穷骨头”的对联以自励。在曾国藩看来,大清
再怎么动荡不安,

自己首先要做到“不怨不尤”

1859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的

角力进入相持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曾国
藩的弟弟曾国华战死疆场,由此可见战争的

残酷。阅读《曾国藩家书》

,我们可以感受到

曾国藩因为战争带来的那种焦虑,因此,曾
国藩失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来源
于战场!

他在《茶余偶谈》中这样记录:

“夜阅《荀

子》

三篇。三更尽睡,

四更即醒。又作一联云:

‘天

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
有忧处。

 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

‘取人

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一

云: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

光阴。’”

曾国藩因为战争而失眠,所以他希望通

过阅读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正因为读《荀
子》

,曾国藩才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他觉得

在做事上,没有容易的事情,也没有困难的
事情,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就会取得成功;
在做人上,只要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就可
以了!

曾国藩从十月到十一月一直都失眠,对

此,曾国藩很苦恼,他也在反思自己为何失眠。
在《茶余偶谈》中,他是这样记录的:

“近日

之失,由于心太弦紧,无舒和之意。以后作
人,当得一‘松’字意味。

”他认为失眠的根

源,是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所以他强调“以
后作人,当得一‘松’字。

曾国藩失眠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读

书,一直在做对联自励,同时也在进行自我
反省。他在《茶余偶谈》中说:

“日来,每思

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
进境。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
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
寡也。……十‘三’字者,时时省察,其犹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者乎?”由此可见曾国
藩失眠主要就干三件事:一是读书;二是作
对联自励;三是自省!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  文史博览  ·  2016年第1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