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齐力同心探索民族地区兴边富民新路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23-10-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GetAttachment (6)

人民政协网长沙9月15日电(记者  刘洋)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湖南有龙山、桑植、新晃、江华、城步、石门等15个民族地区省际边界县。这些县城往往是特色化差异化的资源“热点”,但目前大多还是经济“冷点”,需凝聚各方力量,综合、精准施策。

“促进边界县经济发展,是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进民族地区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9月13日,湖南省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围绕“促进湖南省民族地区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课题开展协商议政,省政协副主席肖百灵在会上如是说。

8月底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指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重要位置。省政协始终与省委、省政府同频共振,高度关注和重视民族地区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这一难点、重点问题。

据悉,去年,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就与省社科院围绕边界县开展了相关联合调研。今年年初,省政协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又将“促进我省民族地区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协商监督课题。3月至7月,肖百灵带队,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厅局有关同志赴省内外多地开展调研,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全面摸清各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和全域旅游等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8月上旬,报告得到省委书记沈晓明等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园区发展普遍滞后、主导产业不够突出、要素成本较高等问题和不足,调研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长征文化公园(湖南段)、长江文化公园(湖南段)等重大项目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台支持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差别化政策或具体措施;主动对接交通强国战略,完善边界县地区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湘商回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精品文旅融合产品,持续优化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完善产业园区共建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园区人事编制管理和薪酬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支持深化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等。

“建议发挥生态旅游、农业特色、矿产资源、后发比较和政策支持等优势,培育更多小而精、小而专的配套产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出一批争取支持的项目、引进一批湘商回归的项目、培育一批本土民营企业、提质改造一批传统企业。”“建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优育强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手工艺、中药材种植加工等产业;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推动特色产业‘握指成拳’。”“突出重点产业,包装好特色项目,创新招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园区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园区运营市场化路径。”……协商会上,向延华、刘东波、尹向东、王兆峰、李文化、段贵建、尹筑嘉等7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县市区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省直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县域经济是经济支撑,是民生标志,边界县发展更是对外形象,要把产业做特、园区做强、条件做好、环境做优、政策做精。”省政府副省长秦国文到会听取意见,他充分肯定了省政协的调研成果,并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意见建议,切实转化为推动民族地区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成果。

肖百灵在会上表示,要围绕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做好协商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在认识上再提高,增强促进边界县经济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在支持上再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精准发力、凝聚合力;在转化上再见效,加大协商成果跟踪落实,以务实措施助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