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湖南省政协委员的上海观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6-05-10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湘声报记者 黄旻

  “利用信息技术、工业技术提供具备个性化、柔性化、创新性的产品,释放工业新动能”、“简化‘零土地’技术改造审批事项,让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加快”、“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要让位于市场,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放开再放开”……

  这是立于改革潮头的上海市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做法。

  4月下旬,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孙建国带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与建议”调研组赴上海开展调研。

  此番行程,调研组深感“干货满满”。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说,上海的先行先试给了湖南很多启示,尤其在促进工业高端发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值得湖南学习借鉴。

     

      如何告别制造业“大而不强”   

    注重工业高端供给 

  走进上海中科新松公司的集成生产车间,看到的是一场用机器人武装智能制造的全场景应用:一排排堆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曲臂挥掌,扭身侧腰;一台台移动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在地面上负重前行、穿梭自如。

  “这是堆垛机器人,俗称蜘蛛手,每分钟可完成3240个动作,相当于500多个工人一起干的效率!”中科新松公司副总裁杨跞指着一台调试中的机器人告诉调研组。

  玻璃仓内,几支细长的机械手灵活敏捷,迅速完成抓取、移动、放下等一连串复杂精细动作,将一堆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瓷砖,按颜色重新排列,整齐摆到指定位置,误差控制在一根头发丝直径的范围内。

  “公司80%都是研发人员。”杨跞说,传统制造企业主体是厂房、车间、设备,生产一头独大,研发和销售两端弱小。而新松公司来了个大翻转:制造已不再是核心,生产人员仅占20%,企业将80%的人力、资金等资源,集中到研发和营销方面。产品结构从“三低”转向“三高”,即由低品质、低价格、中低端应用,转向高品质、高利润、中高端应用。

  目前,新松公司共取得专利600多项,同时,注重科研成果向市场应用的转化,研发出了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被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智能制造红利无限,无论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举措,还是欧洲的工业4.0战略,机器人都是核心支撑。”省政协委员、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怀德说,现在用工成本高涨,智能制造不仅对破解劳动力成本上升意义重大,而且可以将人们从繁重和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幅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赢利水平。

  “靠创新颠覆传统制造,契合市场需求。这样的智能制造代表了工业经济的新方向!”调研组成员对新松公司的高端智能制造模式大为赞赏。

  新松公司只是上海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促进工业高端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上海市实施了“千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将推进300项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推进30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200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进200项消费品改善供给。

  相较于湖南制造业的“大而不强”,上海在高端制造业的“强”上面下足了功夫。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马静说,上海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精准发力,“现在是品牌时代,我们要做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

     

      如何激发科技创新的引领   

    顶层设计突破注入新活力 

  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留不住、资源流不动……这是调研组在省内多地走访时,发现的共性问题。

  上海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2014年起,上海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上海市政府意识到,上海既有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有创新成果转化不畅、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明显短板。破除短板的关键,在于政策和制度层面的进一步突破。

  “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蹲,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关键一跃。”上海市发改委改革处处长曾翔说,科创中心是上海继自贸试验区建设后,拿到的又一个“3年试点”,其重量级和影响力,不亚于当初的自贸区突围。

  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分析,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关键靠三个:人才支撑、技术产业创新、资本支持。去年,上海公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在行政审批、企业税收、科创企业上市、人才落户等方面提出了22条明确措施。

  这22条涉及的大多是“放宽”和“取消”。刘勤说,“科创22条”的核心思想是,“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为引进人才,充分发挥户籍政策的激励作用,“科创22条”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者,放宽户籍限制,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由7年缩短为2至5年。对于尚未达到直接入户条件的人才,优先办理上海市居住证。

  “科创22条”还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高校、科研院所离岗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可在三五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保留原聘专业技术职务。

  在众多新举措中,“允许高校和科研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这一表述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突破性的。”省政协常委、省科技厅副厅长罗亚军说,上海市为科技创新破除了制度性障碍,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可谓力度空前,“这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的动力!”

  罗亚军说,湖南的科研成果产出位于全国前列,但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却不理想。上海将科研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三权”直接下放到研发团队。“科创22条”规定,高校、科研院所可将科研成果的使用和处置权授予研发团队,允许研发团队通过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格。

    政府该如何扮演好角色   

    最大程度减少市场干预 

  “上海完成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审批管理到平台服务,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观念转变。”这是调研组在上海多家企业考察后得出的直观印象。

  “是什么吸引公司在上海的园区落户”、“像易贸这类平台型公司在园区享有哪些便利条件”、“如果把公司放到长沙、武汉这类中部城市,能否发展壮大”……在上海虹桥临空产业园区考察时,省政协委员、立中集团董事长周用清接连发问。

  易贸集团副总裁马琦说,公司在虹桥临空产业园区直接对接长三角提供产品和服务,基于地域优势的同时,园区在诸多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清障搭台,发展环境宽松。

  “对于这类轻资产行业,最关键的是效率问题。政府的高效服务往往比税收优惠来得更重要。”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万大宁举了一个例子,携程总部位于虹桥临空产业园区,携程是典型的服务业,公司客服人员有1.5万,每天处理大量市场交易信息,当地工商部门直接在公司内部设置了一个工商服务窗口,对于客服投诉等信息按照工商部门的规范和标准直接在窗口受理、对接,减少了很多流程,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创新创业者是运动员,社会和市场是裁判员,而政府,要做好服务员的角色。”

  “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中,重点要做的是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优化市场法治环境、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万大宁说,政府凸显了服务型的角色定位,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

  据介绍,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上海简化了企业“零土地”技改审批事项,将审批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马静说,“零土地”技术改造是企业在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开展的技术改造,其核心内容就是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对“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大幅减少审批事项,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

  简化“零土地”技改审批在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到了实效。

  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制造业集聚,企业技改转型的意愿强烈,这一改革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企业,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同时,也激励企业提高土地资源效益,缓解土地要素供给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省政协值班电话:0731-84307518   省政协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1-84892011   E-Mail:hnzxadmin@126.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