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4-05-05 来源:人资环委

  

  省政协副主席 袁隆平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主要农产品总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为我国农产品走出严重短缺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些年,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已开始制约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给生存环境安全投下了阴影!

  当前,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发达,但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湖南是农业大省,年生产粮食600多亿斤,出栏生猪超过8000万头,家禽6亿羽,主要农产品享誉全国。同时,年产生稻草等作物秸秆4000多万吨,稻草利用率在50%左右;畜禽粪便2.5亿吨,畜禽粪便合理处置率小于20%。据统计,全省每年畜禽粪便流失的氮量为20.08万吨、磷量8.40万吨和COD的数量为108.22万吨;单位耕(草)地畜禽粪便负荷位居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十个省份之一,畜禽养殖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污染来源。

  二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但生活污染物日益增加。首先是生活污染物种类增加。据初步估算,全省农村人口4400万,4.57万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240万吨,处理率10%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3.5万吨,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仅30%左右,大量生活垃圾及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意排放。再次是废弃物循环利用不断削弱,新的循环利用方式尚未建立。三是农业生产力提高,但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偏高,每年投入氮肥400多万吨,磷肥180多万吨,农膜7万吨,农药11万多吨;饲料780万吨。然而,肥料利用率氮肥不到35%,磷肥低于20%,农药施用量高出全国20%,大量化肥、农药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成为水体重要污染源。

  为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研究出台相关生态补偿政策。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于田间地头、产生于千家万户,其防控最关键的是抓源头。建议对生态农业建设、环境良好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研发与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实行生态补偿。引导农民自愿采用环境友好技术,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避免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二是强化环境质量监测与执法管理。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网络,对全省各地区农业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农业环保执法,尤其应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排放等的监督。

  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面源污染防治知识,加强技术培训,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技术支持。

  四是多举措分环节防控面源污染。从源端控制、农业清洁生产,设置畜禽养殖业限养区、禁养区,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污等多方面实行全社会、全方位的综合治理,迅速遏制富营养化的扩展。

  五是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的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财政预算,以乡村清洁工程、生态农业等项目,带动农村环保工程的实施。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省政协值班电话:0731-84307518   省政协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1-84892011   E-Mail:hnzxadmin@126.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