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政协之为”——湘潭市政协深入践行“1453”履职总要求综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25-05-14 来源:政协融媒

湘潭,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红色记忆的城市,正以蓬勃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近年来,湘潭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以赤诚之心、务实之举,积极投身服务中心大局,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红色基因、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一流工作机构等方面写就履职新篇章。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湘潭市政协调研组在岳塘区农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


聚焦经济脉搏  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湘潭的发展蓝图中,产业是强市之基,项目是发展之本。湘潭市政协始终将履职着力点聚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上。


去年12月,在市政协全会联组协商讨论时,“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建设”议题引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委员们形成共识:要树牢长株潭“一座城”理念,在创新思维理念、制度机制、发展模式上下功夫,将湘江科学城(湘潭片)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这一协商成果为后续深入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今年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持续建言的方向。


围绕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市政协精准聚焦“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课题,组成调研组前往陕西、河南,深入咸阳袁家村、洛阳重渡沟村等地考察学习。袁家村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重渡沟村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科学的运营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先进经验让调研组深受启发。此后,市政协持续发力,通过全会联组讨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等方式,为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与长三角一家商会的交流活动中,市政协详细介绍了湘潭的产业优势、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成功吸引了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关注,经过后续的深入洽谈,该企业最终决定在湘潭投资建厂。


这是湘潭市政协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市政协持续开展当好“三员”助力招商引资工作,细化“联系委员、走访界别、对接商会、协商座谈、搭建平台、交流联谊、优化环境、宣传推介”8条措施,搭建起一座又一座桥梁,将优质资源和合作伙伴引入湘潭。活动开展以来,收集重点招商线索313条,助推14个项目签约落地,为湘潭经济腾飞注入新活力。


湖南政协新闻网

千里湘江在湘潭拐了一个大弯,划下一道优美的弯弧。湘潭正以蓬勃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挖红色富矿  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作为伟人故里,湘潭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紧抓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机遇,2024年,湘潭市政协将“打造以韶山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列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深入多个红色景点、文化场馆,调研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同年5月,在湘潭召开的长株潭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围绕“助推以‘我的韶山行’为龙头的长株潭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主题开展联动协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政协委员、特邀专家,以及娄底市、江西省萍乡市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会上,长株潭三市政协联合提交了《以“我的韶山行”为龙头 构建长株潭红色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打造辐射带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调研报告及提案,并签署《“助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长株潭政协联动履职备忘录》,聚焦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联动履职主题,建立三市政协联动履职合作关系,为区域间的文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造了新机遇。


今年,湘潭市政协深入开展“我的韶山行”与繁荣文旅消费民主监督活动,深入文旅一线与景区工作人员、商户座谈交流,听取群众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针对规划、标准、业态融合、旅游环境、“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旅消费等问题,委员们精准把脉、对症开方,助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委员工作室也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政协文艺界别吴渊委员工作室代表湘潭赴英国伦敦开展文旅推介,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湘潭纸影戏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表演形式惊艳亮相,有效提升了湘潭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同湘潭红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优秀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进驻,打造红色教育教学点15个、精品线路7条。省内外各地政协委员纷至沓来,上万人前来学习交流,政协云线上工作室访问量达8万余人次,成为展示红色韶山的重要窗口。


湘潭县锦石乡委员工作室依托当地碧泉潭、碧泉书院、唐家湖湿地公园、东风水库等优势文旅资源,助力乡政府成功举办“花漾碧泉”花朝节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擦亮监督品牌  持续护航莲城生态


湘潭,因莲而闻名,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城市发展的未来。


今年4月,在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政协委员的接力呼吁下,雨湖区长城乡的百亩鹭鸟栖息地得到保护。此前,住湘潭省政协委员胡涛反映长城乡鹭鸟栖息林面临砍伐,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将鹭鸟栖息林作为生态保护地永久保留。


这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正是政协委员以履职实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例子。


近年来,湘潭市政协持续擦亮“守护莲城生态环境 政协人在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品牌,进一步深化精准选题、调查研究、协商交办、跟踪评议、整改回头看“五步工作法”,确保监督见人、见事、见效。


为助推秸秆综合利用,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在秸秆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方式的推广;对于固废垃圾处置,委员们实地考察垃圾处理厂,监督垃圾处理流程是否规范,推动建立更加环保、高效的固废垃圾处置体系;在禁燃烟花爆竹宣传中,委员们走进社区、学校,向群众宣传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的危害,倡导文明过节新风尚;针对耕地安全利用,委员们联合农业专家进行土壤检测,提出科学的修复方案。


从湘江畔的巡河净滩到田间地头的秸秆禁烧,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到企业固废处置调研,委员们通过1200余场监督活动,助推1100多件民生实事得到办理;通过50余场调研协商监督,逐一消弭288个群众身边的环境痛点,助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920件信访件圆满完结,解决率达 99.53%。市政协助推美丽湘潭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森林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介。


市政协还积极参与全省市州首个地方环保法规《湘潭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协商、全省市州首个“市鸟”评选政协协商座谈会,为湘潭生态环境保护持续献计出力。


锚定“四个一流” 全面提升履职效能


人民政协为人民,如何更好联系服务所在界别群众是广大政协委员的终身课题。


“坚持闭环管理,解决好‘怎么联系’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履职实践,湘潭市政协主席杨真平认为,既要不断提高机关建设和服务保障水平,健全联系指导机制,更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真正实现“身”到群众、“心”近群众,常态化与界别群众打成一片,还要依托平台载体“沉下去”,建好用好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畅通到达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为不断开拓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湘潭市政协出台《关于加强一流工作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流政治引领、一流专业能力、一流委员履职、一流工作作风 “四个一流” 目标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


市政协进一步深化“凝心聚力”党建品牌建设,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履职党支部工作与专委会工作、与委员工作室工作相结合,实现“两个全覆盖”从有形到有效的转变。


协助市委出台《健全完善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推动政协制度建设纳入全市重要改革举措。统筹推进政协云与履职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推动政协履职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履职质效。优化委员考勤考绩“双考”制度,推行委员履职电子档案,量化评价指标,构建委员“责任链—履职链—成果链”全链条。


持续发挥“潭事好商量”协商品牌作用,建立“问题清单—协商方案—成果转化—台账管理”工作闭环。全市131家委员工作室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委员入驻全覆盖、政协云线上全覆盖,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裴红霞委员推动上门义诊,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百米”;颜秀芝委员创新“五在楼栋工作法”,推动社区扁平化治理走深走实;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以“小”协商助力交通安全“大”民生;湘潭县政协航天科技教育委员工作室深入青少年群体开展航天科普活动,弘扬航天精神……在湘潭市政协“比创新、求实效、展风采”履职创新优秀案例汇报展示活动上,委员们激情“开麦”,自豪展示履职经验和成效。


在“四个一流”目标激励下,如今在湘潭政协系统,“实干、快干、细干”的工作氛围格外浓厚。“从政协委员中来、到政协委员中去;从界别群众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成为重要法宝,市政协各委室在广泛听取委员和界别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将“委员想什么、界别群众盼什么”作为工作重点,实现从政协“端菜”到委员群众“点菜”、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履职”,让广大政协委员真正实现立足主职主业双岗建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奋进正当时,湘潭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为建设现代化新湘潭注入政协力量。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图片均由湘潭市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