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关于实施湘中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3-09-09 来源:民工党湖南省委

  地处湘中的邵阳、娄底两市,是我省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战略枢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和观念等方面原因,湘中两市错失发展先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成为湖南“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从2011年统计数据看,湘中两市以占全省近1/6的人口和1/7的土地,产出了不到全省9%的GDP和6%的财政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低4318元、2311元。

 

  造成湘中地区发展相对不足,呈现“经济塌陷”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省东南西北各区域均有明确的国家级扶持政策,唯独缺乏针对湘中地区的专门政策,虽然娄底被列入“3+5”城市群,邵阳七县一市及娄底三县被纳入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但范围和力度相对偏小。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湘中两市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省的8.64%,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两市交通、水利、电力、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发展要素瓶颈制约。湘中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对资金、技术、人才吸引力不够等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两市已接近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严重偏低,保运转已属不易,人才技术难以引入,加快发展缺乏基础。四是产业发展结构不优。两市工业结构比例失调,大多属资源依赖型“三高一低”产业,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然而差距就是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湘中崛起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是交通优势逐渐显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观,娄邵已基本形成汇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融入了省会两小时经济圈。二是资源优势不可替代。湘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合经济作物生长;矿产资源丰富,娄底锑储量世界第一,邵阳石膏矿储量全国第一;河川水系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巨大;电力能源充沛,娄底金竹山电厂发电量全省第一,邵阳火电、风电、水电并举,成为全省输变电枢纽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新宁崀山成为湖南名片,魏源、蔡锷等历史名人为湘中增光添彩。三是产业门类初具规格。两市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冶金、能源、建材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粮食、林业、药材、养殖等为支柱的农业体系,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来势看好。

 

  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力促进湘中地区崛起,是我省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提升经济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进一步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只要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强力扶持推动,娄邵两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湘中完全有可能成为我省内需增长最具潜力的优势区域,成为推进“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的重点区域,湘中人民也有望早日共享小康湖南成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中部的崛起离不开湖南,湖南的崛起离不开湘中。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和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为我省适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湘中地区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指导准则和政策依据。要大力破除湘中地区稳定至上的思维定式,明确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发展来保障和维护稳定。

 

  2、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湘中崛起战略的实施意见》,将湘中崛起纳入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和工作措施上都要有所突破,在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考虑组建规格高、层次广、协调有力的“湖南省湘中崛起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省直有关厅局、邵娄二市主要负责人及专家组成,负责编制湘中崛起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协调组织区域内重大经济活动,促进湘中地区密切合作与共同发展。

 

  3、做好顶层设计

 

  建议组织专家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对湘中地区从整体上高起点进行规划。东部争取将娄底娄星区、涟源、冷水江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开展环境整治和发展新型工业;中部以邵阳三区为中心,辐射双峰、邵东、隆回、新邵、邵阳五县,建设核心城市群;西部联合城步、新宁、武冈、洞口、绥宁、新化六县打造西部生态经济圈。在此基础上,调整两市行政区划。娄底是全省唯一市区重叠的地级市,狭窄的区域布局使城市化发展严重受限,建议从周边的双峰和涟源划出部分乡镇,增设一个市辖区。邵阳的新邵县可考虑并入城区并拆分为酿溪区与坪上区,以统筹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和培育湘中崛起战略核心增长极。

 

  4、加大政策支持

 

  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大对湘中地区的政策支持:一是设立邵娄能源材料绿色转型试验区。考虑两市为我省经济建设和能源保障的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条件成熟时将邵阳和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着力打造湖南经济增长第五极。二是启动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试点。将邵阳东部城市群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允许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方式方法等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将衡邵干旱走廊列入国家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衡阳与湘中地区的邵阳、娄底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建议将其列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四是将邵阳西部生态经济圈和水府庙示范区作为全省生态低碳经济试验区和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加强生态保护,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支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五是全面推动已立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娄邵两地在国家和省两级已经批准立项的铁路、机场、高速公路、风电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六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省财政要适当增加对湘中地区转移支付的比例,提高国税返回的比例,考虑将湘中地区作为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区域,设立“湘中银行”。

 

  5、强化产业带动

 

  建议根据全省区域经济布局和湘中地区实际,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以三一湖汽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湘窖酒业、亚华乳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广信纸业等为重点的造纸工业、以优质钢材、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石膏矿综合利用及竹木制品等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邵东皮革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皮革工业、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油茶、药材、烟叶、竹木、果蔬、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以突出生态文化特色、建设知名品牌为目标的旅游业、以及充分发挥湘中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业。

 

  6、转变政府职能

 

  湘中崛起既要赢得各方支持,同样需要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娄邵两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亲民亲商的公仆形象、高效优质的服务态度、简化审批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实行限时办结,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要落实和用好中央及我省支持湘中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把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转变到培育市场、培植项目、提供服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