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湘潭:“智造”发力 迈开转型新步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7-09-08 来源:

 

  泰富重工车间内,工作人员操作机械手臂进行焊接。(记者 罗韬 摄)

 

  桑顿新能源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记者 罗韬 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张作奇)连日来,市政协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造谷”这一课题展开了调查研究,为湘潭智造谷建设“把脉问诊”。调研人员表示,湘潭经济转型升级、“智造谷”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形成了全新的战略布局。

  “智造谷”战略日益完善

  按照《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湘潭相继出台了《湘潭市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了中部崛起“智造谷”的总体定位和“一核七园”的总体布局。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湘潭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智造谷”,国内一流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活力进发的众创基地。

  今年上半年,湘潭又陆续出台了智造谷建设、制造强市、智能化改造、产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并制定了打造“智造谷”培育千亿产业招商引资中介人考核奖励试行办法等系列政策。作为“一核”的主阵地,湘潭高新区发挥了牵头作用,出台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创建《实施方案》;此外,各县(市)区和其他园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或行动方案。“智造谷”内涵日趋完善。

  企业转型步伐加快

  去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766.1亿元,同比增长9.7%。今年工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智能装备产业同比增长2.5%。根据“四个一批”(即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培育完善一批项目,重点建设一批项目,战略引进一批项目)计划,对903家传统型规模企业进行全方位引导,向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转化,并明确重点支持25个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钢铁、机电、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宽厚板智能生产工业改造和焦化煤气脱硫系统工艺优化改造正在进行。

  6月份,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共有6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500亿元。湘潭积极开展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创建工作,泰富重工、江麓、江滨、湘电、威胜、崇德科技等企业分别申报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湘潭锅炉有限责任公司也依托自身的基础和资源,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让一些传统规模企业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智囊活力激发智造动力

  湘潭科教实力雄厚,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1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个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智造谷”建设以来,湘潭创新创业的活力被激发。

  湘潭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围绕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等高端人才及团队,成立了海泡石精深加工、海工装备、集成电路设计等6个专业加盟研究所;引进于起峰、欧阳晓平、王浩院士等8个高端创新人才或团队;进一步加强了驻潭高校学科建设,建立各类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此外,质量强市示范、品牌效应彰显,湘潭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预验收获得高分。

  湘潭编制了“智造谷”建设“三项清单”,共收集整理人才引进需求337项、企业技术需求75项、拟转化成果144项。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级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了海工装备、集成电路设计等6个专业研究所,引进了8个院士工作站,开展了“院士专家湘潭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的校市合作机制,促进国防科大、湘大、湖南科大等驻湘驻潭高校就地转化成果,并与清华、上海交大联合设立了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湘潭高新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建湖南力合科技领航城。2016年,全市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9件,居全省第三;新增专利质押融资额度4350万元,居全省第三。

  市政协课题调研组指出,湘潭“智造谷”建设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工作落实执行力;创新产业培育,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资源优势最大化;创新投融资方式,建设高效投融资体系;创新用人制度,形成人才聚集洼地;创新招商方式,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