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许多地方设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对政协基层协商进一步落实落地,让老百姓感觉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日前,省政协印发《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意见》,对委员工作室主要职责、工作重点和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长沙市政协委员王树江组织20多名市政协委员成立了委员工作室,并创办了长沙智慧政协公益讲堂,已举办各类讲座及活动60多场次。
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
《意见》提出,委员工作室的主体是委员,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充分调动委员履职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委员开展工作。要突出政协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突出委员智力密集特点,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突出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特点,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实现协商常态化;突出线上线下结合特点,更广泛地联系、服务人民群众。
《意见》明确,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协商监督、广泛凝聚共识、开展便民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及设立委员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开展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微建议等方式,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向本级或上级政协以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委员工作室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意见》明确:
对群众的微需求、微意见,广泛开展微协商。对群众反映集中、涉及面广、协调处理难度大、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推动纳入基层协商范畴,促进问题解决。
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落实。
发挥委员自身优势,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科普宣传、技术指导、扶贫帮困、支教助学、义诊服务等便民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常德市政协李志强委员工作室部分委员深入澧县涔南镇曾家河社区,开展入户慰问帮扶工作。
委员工作室如何开展工作
《意见》提出,各级政协在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其工作重点要坚持相对稳定的建设模式,明确相对规范的工作室场地和标识,保持相对稳定的委员队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强化三级政协联动。
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近年来实践证明相对成熟稳定的建设模式。《意见》提出了三种模式:
可以组建以乡镇、街道、社区、医院、学校、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为依托,一定区域内相关委员参加的委员工作室;
可以组建政协相关界别或活动组委员工作室;
可以由委员依托自身专长和实体建立委员个人工作室。
线下委员工作室一般要有相对固定的场地,选址因地制宜,方便委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坚持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
每个委员工作室应有相对稳定的政协委员进驻开展工作,要注意选择履职热情高、履职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委员作为负责人,同时安排一定数量专业领域相近的委员作为骨干力量,并向社会公布委员姓名、照片、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坚持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整体设计、融合发展,做到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积极推进委员工作室在政协云上入驻挂牌,推动政协云各项履职功能在委员工作室得到全面运用;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社区和行业QQ等渠道,拓展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委员主动报到、工作室邀请等形式,引导各级政协委员进驻委员工作室开展工作。
要有计划地组织省市县政协委员开展联动值班、调研、视察等活动,根据需要联动开展履职成果跟踪督办,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长沙县榔梨街道陶公庙社区智慧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搭建协商平台,畅通议事渠道,组织召开基层民主协商会议。
牢牢把握委员履职平台定位
《意见》提出,按照分级管理、自主负责的原则,在同级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领导下,加强委员工作室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明确委员工作室的主管委室,对不同类型的委员工作室加强分类指导。
委员工作室该如何定位?《意见》予以了明确:要牢牢把握委员工作室是委员的履职平台这一定位,避免将其变为政协组织的派出机构或变相成为乡镇、街道政协办事机构,也要避免变为单纯的委员之家;工作中既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又要避免将委员工作室变为“第二信访室”;既要借鉴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一些好的经验,又要避免将其变为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简单复制,突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
《意见》提出,要通过加强经费保障、宣传激励、严格纪律等手段,让委员工作室更广泛紧密的贴近群众,使其成为委员履职尽责,群众了解、参与政协协商的一个敞亮的窗口。
END
文|湘声报记者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