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省政协召开“湖南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模式、机制与对策研究”对口协商座谈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4-12-17 来源:

 

 

 

 

  11月24日,在省政协召开的“湖南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模式、机制与对策研究”对口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共同推出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发改委、省民委、省扶贫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出席会议。

  今年初, 省政协民宗委申报的“我省武陵山片区产业精准扶贫对策研究”被省发改委列为我省“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由经科委和民宗委共同承担,得到陈求发等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并被确定为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

  5月至8月,经科委、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在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葛洪元的带领下,深入靖州、沅陵、慈利等多县调研,赴贵州铜仁市、重庆秀山县进行对比考察,在报告起草期间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了几轮修改。

  省发改委、省民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扶贫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该调研报告十分翔实,其中关于精准扶贫的理论探索堪称突破,所提建议和对策也很实用,并从不同角度对部分内容提出相应修改意见。

  报告表明,从“以工代赈”到“温饱工程”,从“对口帮扶”到“财政扶贫”,通过30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的十几种扶贫模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共同的缺陷在于缺乏共生机制,贫困对象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表示,武陵山片区在扶贫过程中形成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独具湖南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与机制,但还存在着管理不顺、政策差异大、帮扶资金严重短缺、设施落后以及精准扶贫项目难选准等问题。

  “很多地区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轻产业发展,认为修路修桥、通水通电看得见、摸得着,政绩来得快,而搞产业是个慢工细活,难见成效,因此,不少地方把本应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挪到了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建设。”吴金明说。

  针对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模式和机制,调研报告提出了探索生态扶贫、力抓产业扶贫、推进片区新型城镇化、支持金融创新、加大协作发展的推进力度等10项对策建议。

  “产业扶贫不是让产业遍地开花,而是有选择性地发展旅游产业和绿色产业,不能扶贫了几十年后,给村民们留下一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省政协委员北冰的发言引起了座谈者的共鸣。

  回想自己在湘西州的工作经历,武吉海不由感叹湖南扶贫工作近年来大有起色,但在新形势下的扶贫模式和机制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省政协此次关于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课题调研便是一种探索。他对各相关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省政协与各部门形成合力,使课题研究成果顺利进入全省“十三五”规划,有效推动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湖南省制订‘十三五’规划提供智力支持。”武吉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