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省政协无党派界别委员座谈会在省政协机关17楼主席会议室召开,葛洪元副主席、汤浊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李壮丽主持。她就此次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主题和目的作了详细介绍。她说,十一届省政协第六次常委会议上,陈求发主席就“突出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作用”作了重要讲话,此次无党派界别委员座谈会,主题就是 “如何发挥无党派界别作用、形成界别提案”,借此倾听委员的意见和诉求,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座谈会反映的重要问题,适时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3份以上的界别提案。
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首先,甘跃华委员就“关于开展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调研”作了发言。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跨娄底和湘潭两市,总面积21266公顷,目前主要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条块分割、湿地资源破坏严重和公园内基本生存条件差等问题,建议从科学定位、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调整行政区划、将保护与开发法制化、建立完善补偿机制和建立湿地及流域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等6个方面全面推进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
鄢福初委员就“关于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作了发言。他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文化强国梦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把培养现代公民、培育现代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标。与其他省份比较,当前,我省基层普遍存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图书馆藏书数量少、服务保障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明显,一直难以得到很好发展,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影响文化保护和传承。建议建立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由省一把手亲自抓,文化、国土、财政、人事等部门联合下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和人员编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和保障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灵活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社会资本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杨开文委员就“如何构建湖南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从健康服务业的概念、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范畴、世界各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意义等四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阐述。重点对推广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培育健康养生市场、探索中医药保健产品等健康管理新思想和新举措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我省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具备特有优势,具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原料来源,具有较为强大的食品、药品、生物制品产业根基,具有数千年中医药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健康产业也是一项政府、百姓、企业诸方面能够“多赢”的产业。因此,我们应该尽早开展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加快发展。
卜铁洪、程轶辉、罗海波、张勇委员一致认为,此次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很有意义。这么多年来,无党派委员终于有了自己的“娘家”,他们感到很高兴。程轶辉委员反映,无党派界别存在“两有两缺”:有人才、有热情,缺意识、缺平台。无党派界别跨行业的委员多,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多,人才济济,视野广阔,清楚所在界别存在的关键问题,但日常联系比较少,无法交流,无法开展活动。建议省政协积极为无党派委员履职搭建良好平台,界别提案要多多关注生态建设。
在听取各位委员的发言后,葛洪元副主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界别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建立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包括考核制度、召集人制度和集体提案形成制度等;二是专委会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专委会要积极为界别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创造有利条件,搭好台,服好务。要勤联系、多沟通、常指导,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三是要形成高质量的界别集体提案。提案不仅看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以调研、视察、提案等为抓手,更多聚焦界别活动,界别活动要常态化。要以集体提案为中心,围绕中心开展相应的工作。围绕议题进行调研,广泛集中各种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意见建议,集中界别智慧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会议一致通过鄢福初、杨开文、甘跃华、印仕柏四位委员为无党派界别召集人。(民宗委办 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