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燃”力量参与,
赴省内外多地开展调研
“聚焦健康养老,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是今年湖南省政协对口协商课题之一,由省政协社法委、民盟湖南省委会共同承办。2月中旬,承办单位认真制定了调研方案,明确了调研重点,成立了调研工作组。同时,根据《“燃计划”——省政协机关青年建功成长活动方案》,政协机关年轻干部与政协委员还组成青年调研小组,专门负责调研“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子课题。
7月上旬,课题组在政协云发布热点关注话题,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目前共收集到留言5千余条,获得转发4百余次,点击量1.1万余次。4-6月,省政协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学者成立调研组先后赴长沙、衡阳、怀化、湘潭考察部分养老机构和康养企业,赴广西桂林市、南宁市学习经验做法,深入了解湖南省康养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外省的有益做法。
4-6月,调研组先后赴长沙、怀化、湘潭及广西桂林、南宁开展调研
目前,湖南康养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湖南康养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养老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社会康养力量逐步壮大。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8月12日,湖南与养老相关的企业共有9215家,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1070家,2016年至2019年,每年新增企业数分别为1211、1524、1640、1877家,数量稳步增加,还产生了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民办养老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
但与此同时,调研组发现,湖南康养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规划不够完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要素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制约着康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19年湖南运营的326家民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为45.47%。
省政协常委、社法委主任李微介绍,根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调研组重点围绕“健全产业政策机制、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强化产业要素保障、培育康养消费市场”四个方面,在调研报告中共提出12条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助推湖南特色健康养老模式建设,为湖南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新动力,让老年人过上有质量、有保障、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一一回应具体问题,
在碰撞中擦出思想火花
会上,委员们从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文化养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医养结合、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提出思考与建议。此次对口协商会采取全面对标全国政协的会议协商模式,每位委员发完言后,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即针对具体问题作回应,从本部门的业务出发,就委员发言的合理性、可行性等发表意见,协商共识。委员如还有疑问则继续发言,交流充分后再进行下一个专题发言。在这种具有更强针对性的交流中,与会成员们深入探讨问题,一次次碰撞出精彩火花。
“我们湖南省现在70岁以上老人中有约70%的老人身患慢性疾病,需要使用智慧化养老设备设施,大力发展湖南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已经刻不容缓。”省政协委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雷珺麟建议,建设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健康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打造集信息咨询、服务订购、行业监管、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信息港,推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服务提升。
“委员建议的这个管理系统、大数据服务平台,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社区。”省卫健委负责人回应道,智慧社区建设不仅能在养老方面发挥作用,还能够对社区生活互助都多方面提供帮助,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共同进行智慧社区建设。
作为中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旭理提出,可以挖掘湖湘文化和村落文化资源,发展湖湘特色康养产业。“中国养老最大的痛点是文化养老。”在他看来,湖南需要早谋划、早发力,把文化养老融入养老理念、养老方式和养老产业。
对这一想法,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扬先表示赞同,他补充道,养老旅游还可以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将贫困村变为旅游村,“这样一来,既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养老产品,而且也许可以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省政协委员、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付辽源提出的“推进老龄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议,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侯建斌说道:“社会对无障碍的环境建设还是比较模糊,制约了我省无障碍建设的发展,还是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胡旭晟表示,要坚持养老事业与康养产业双轮驱动,形成供给充裕、梯度合理、形式多样、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供给良好生态。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有机融合,走多元主体协作的道路。要推动城市与农村康养产业均衡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资源互补为原则,建立城市对农村养老的反哺机制。要处理好物质保障与精神保障的关系,在财政投入、场馆设施配备、公共文化产品等方面要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积极引导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各类敬老爱老社会公益组织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覆盖面,不断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健康养老精神保障需求,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
贺安杰表示,要准确把握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康养产业是朝阳产业,要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整体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强行业监管,更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要妥善解决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农村村级养老、医养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步伐。要切实加强老年护理、家政护理、健康护理等方面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育,依托高校、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