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人民政协报2018062908版:秀美画卷谁着墨——洞庭湖生态环境“嬗变”的背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8-07-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秀美画卷谁着墨

——洞庭湖生态环境“嬗变”的背后

   

2018-06-29期08版

 

    前言:长江经济带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腰带”、中国经济的脊梁。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下基调。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并强调“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洞庭湖对于湖南、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来说,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扛起“绿色发展”大旗,把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全面推进,举全力、出重拳,誓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早日实现“还洞庭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湖南省政协将“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确定为2018年专题协商与民主监督重点课题,交省政协人资环委、社法委、九三学社省委、民盟省委承办。3月至5月,300多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分成62个踏察小组“行走江湖”,深入洞庭湖区搜集第一手资料,浓缩整理成16页“干货”满满的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如今,湖南政协人以足为尺所绘就的一纸生态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画面开始愈发清晰……

  碧波伴着微风在湖面有规律地一圈圈荡漾开来,晕开了原本倒映在湖面的蓝天白云。波光粼粼的金色湖面上,成群的野鸭仰着优雅的脖颈巡游,空中低飞的三两只白色水鸟不时掠过水面,再掀起一圈新的波澜……曾经仅作为记忆保存在人们脑海中的美好画面,如今在洞庭湖畔正慢慢地演变为现实。

  这幅秀美的潇湘碧水画卷的背后,是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围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所作的精心部署,亦留下了湖南政协人服务绿色发展大局、倾力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动人身影。

  真抓实干

  还洞庭“一湖清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话语仍在耳边有力回响。总书记凝视长江的深情目光以及调研路上的匆匆步履,无一不是在警示和昭告人们:绿色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必行。

  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行动。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就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和推进。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多次深入洞庭湖地区现场督导。岳阳、常德、益阳、长沙4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部署、抓调度。

  2016年以来,该省支持湖区开展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湖区累计疏浚沟渠4.3万公里,清理河湖岸线4613公里,排查整治工业企业2860家,退养畜禽养殖场8678户,清理网箱15527口、矮围124处。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湖区采砂整治、湿地修复、化工治污、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近8万亩欧美黑杨按规定期限提前25天全部清理。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砂石禁采,区内84处砂石码头全面关停。洞庭湖候鸟由10年前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

  为确保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省“一张图”总管、“一盘棋”落实,该省还先后发布了《洞庭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统筹推进“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2018-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省直部门和相关市县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全省上下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强大工作合力。在推动原有产业企业“禁、限、停、退”的同时,湖区各级各部门还探索和培育了一批绿色产业企业。

  “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超常规的举措,推进长江岸线湖南段专项整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长江岸线整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再度吹响保卫“一湖清水”的集结号。

  创新履职

  擎画发展“绿足迹”

  党政所忧,政协所虑。早在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政协就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洞庭湖亟待治理与开发的建议案》,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呈送了《关于加强洞庭湖治理的建议信》。这些建议曾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发挥政协智库作用,在“绿水”保卫战中持续注入政协力量,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联合下文,确定“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为2018年省政协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重点课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部分住湘政协委员再次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加强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您的参与很重要!”1月30日,省政协人资环委通过政协云热点关注板块发布了省政协今年第一个话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截至3月底,话题浏览量突破26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00多条。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绿色战役中,人民群众也参与进来,献智出力,与政协“并肩”作战,同守一湖“碧水”。

  值得一提的是,除开展常规调研外,还推出了“政协委员环洞庭湖踏察行动”。省政协人资环委征集各方意见,专门制定了踏察行动活动方案。方案明确踏察小组原则由3名省政协委员和2名市县政协委员组成,湖区市县政协根据省政协要求,各自组织踏察小组开展踏察。踏察以问题为导向,将环湖部分分为若干个段和点,每个踏察小组必须按分配的段、点,从起点到终点,全程徒步完成踏察。同时,针对踏察内容开展微协商,进行微监督,提出微建议,形成微报告,并及时上传政协云相应版块。

  “省市县三级联动,300多名政协委员参加,组成5个调研组和62个踏察小组。选择18个县市区的110多个踏察点和调研现场。最多的徒步里程超过10公里。”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张智军表示,这次踏察创造了近年来省政协调研的多个“之最”:参与委员最多、调研组最多、选点最多、徒步里程最多、提交微报告和调研报告最多。

  “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引导发言的委员讲准问题,提实建议;要在成果转化落实上持续开展好专项民主监督;要更广泛地动员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主动参与一江碧水的守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多次对调研提出明确要求。

  不要领导带队、不搞层层陪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双脚代替车轮,用双眼发现问题,在踏察过程中,调研组真正体现了政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张大方、胡旭晟和秘书长卿渐伟等主席会议成员率先垂范。李微微带队在岳阳、常德、益阳调研时,轻车简从,直奔现场,两天跑了1000多公里,发现问题及时交当地处理;在益阳,戴道晋率调研组临时改变路线,突击查看委员踏察时发现的网箱养殖整改情况;在岳阳,张大方率调研组临时选点,随机走访,委托第三方取样检测水质,并将发现的问题向市委、市政府反馈;在常德,胡旭晟率调研组将所发现的7个方面17个问题及时向当地市委、市政府交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为了不让调研流于形式,此次调研及时向省委报送“要情专报”,最终推动了南湾湖农场污染排放、舵杆洲退出网箱养鱼、云光养殖场偷排养殖污水等问题的解决。

  联动治污

  各级政协“显神通”

  历时两个多月的踏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保护洞庭湖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已然形成。扎实的调研更是换来沉甸甸的“硬货”——调研报告从干群环保意识、城乡环境污染、欧美黑杨清理、生态补偿机制4个方面深度解读“洞庭之忧”,并从7个方面开出对症“良方”。

  调研总报告认为,干部群众对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污染总量得到控制,但减量工作任重道远;欧美黑杨清理有待加强;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

  为此,报告建议,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解决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的急迫工作来抓,坚持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垃圾污水管治,大力整治面源污染,加强黑臭水体污染防治,推动污染企业全部退出,建立完善再就业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财政兜底制度;抓好欧美黑杨清理及生态修复,将湖区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后续生态补偿范围,享受国家财政专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合作机制;通过治源头减少输入性污染,建立河湖断面水质达标交接制度,建设湿地生态工程,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等加强区域协作;加强法制建设,建议出台和完善《国家湿地保护条例》《长江保护法》《洞庭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检查,提高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效率。

  “全省各级政协特别是洞庭湖区各级政协组织,要把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服务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湖南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微微在省政协召开的“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专题协商会上如是说。搞好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大保护,不能各自为战,必须在政协系统内形成合力,在“联”字上做好文章。

  “洞庭湖生态环境联动治理和综合施策”也是今年岳阳市政协重点专题调研协商监督课题之一。3月至5月,岳阳市政协配合省政协“环洞庭湖踏察行动”,开展踏察行动18次,委员们深入沿湖县市区水域、岸线、洲滩实地访谈,收集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并赴多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多次召集涉湖部门单位、专家和有关人员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让善言良策、监督作为转化为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

  2015年,常德市政协将水环境治理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全面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2016年,市政协就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协商,推动常德市地下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部分取水口移动工作。2018年,市政协再次组织委员来到洞庭湖区踏察河水生态整治及修复情况,推动采砂秩序的整治及西洞庭湖国家湿地的生态修复,全市完成了洞庭湖区内32处非法采砂点的整治,高标准制定了修复示范项目方案。

  湖区市政协所做的探索及工作,仅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省各级政协合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据悉,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还将在今年10月对此次调研开展“回头看”。在这场关乎全省人民的“绿水保卫战”中,湖南政协人尽显责任与担当,敢于作为,勇于创新,团结一心,握指成拳,在潇湘大地奏响了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合唱”。